[青桐鸣]202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青桐鸣联考(高二)(10月)语文试题
[青桐鸣]202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青桐鸣联考(高二)(10月)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08:16bihbih小红书0.105G83KB/s→PC第7页共8页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积极修辞是一种语言运用的现象。人们为了提高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使用积极修辞,其创新体现在对语法和语用规则的突破或偏离,是特殊的现象。如“绿”作为一个典形的形容词,可用作谓语,一般不带宾语,这是形容词的基本语法功能。①但在《泊船瓜洲》一诗中,②诗人让“绿”被带了宾语,③创作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千古名句。④这样用是出于表达的需要,这是积极修辞的大家熟悉的例子。一般性修辞是指稳固的符和常规的一般语言运用的现象,似乎没有什么创新可言。(a),语言运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说话或者写文章就是在创造新句子。人类使用语言说话或写文章,不是像机器人或电脑那样预先编好了程序,遇到什么场景就自动发出什么话,而是一个有能动性的创造过程。话语反应的是人的思维活动。世上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种语用场景,(b)在不同语用场景下说出来的话的表现形式即使相同,其语用含义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常规的语言运用即一般性修辞也是在创新。相比于积极修辞的创新,一般性修辞的创新属于普遍的、常见的现象。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运句话的形成,再到一种语法规则、规范的建立,大多不可避免地始于某一个具体的人的创造,然后逐渐扩散,并最终得到整个语言社团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不一定会出现打破规则、突破规范的现象,但是一定会有语境适用范围的变化、搭配组合形式的丰富化、语言形式的扩展等情况,这些在语言使用者看来是(d)的,而它们正是一般性修辞创新性的体现。18.请根据文中第一段,用一句话给“积极修辞”下一个定义。(4分)19.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什么比“春风又到江南岸”好?请结合文段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2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a)但是(b)因为(c)约法三章(d)不以为意B.(a)而且(b)因而(c)蔚然成风(d)司空见惯C.(a)然而(b)因为(c)约定俗成(d)不以为然D.(a)但是(b)因此(c)约定俗成(d)以为常22.文中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含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3分)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晴。”“只有在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时候,生活才会回馈给你最美的诗意。”“人的一切都应是美的,外貌、衣裳、灵魂、思想。”…美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呢?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8页共8页存网盘页面管理转Word笔记标注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