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一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二)2语文(人民教育)试题
陕西省高一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二)2语文(人民教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描写了在棋局对战中,下棋人既战且谈,颇有公瑾“谈笑间”的风度。B.领联将下机喻为战争,“三千”言埋伏之多,“百二关”言啤晚之广。C.观棋之人议论纷纷,从而造成下棋人“一先偶失”,好像无颜见人的样子。D.尾联用典,其中“渊塞”分别指颜渊、闵子赛,这里指的是品行高尚之士。16.南宋姜《白石诗说》有“一篇全在尾句”的说法,本诗尾联是如何体现这一说法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计对班上学生不把学上的微小失误放在心上,又沉迷于电子产品的现象,李老师引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两句作为班会主题来劝勉同学。(2)在中秋晚会舞台上,一人短发稀疏,在空阔的湖面上稳泛舟,此情此景让小明联想到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诗句“”。(3)互文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两句就运用了这种手法。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7月27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造产名录》。北京中轴线华始于元,成型于明,完善于清,发展于近现代;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它不单是一条“虚”的空间之轴,(甲),其中蕴含着丰密深厚的中国文化基因。文化遗产,一定是静态的过去时吗?只能参观、缅怀么?当人类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历史责任传递到我们手中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七百五十多岁的北京中轴线,如同树木的年轮还在生长,而且_A_,生生不息。(乙),推进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我们既要挖掘自身的文化价值精髓,又要以全球视野思考,深入挖掘中轴线的时代价值,坚定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文化传承的努力方向。以科学研究为抓手,探索中轴线活态文化造产的共生保护。正阳门是中轴线上的亚要造产点,也是北京最大的雨燕族群繁殖地。春及及昏之际,结群的北京雨燕在古老高大的高三语文试题第9页(共1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