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衡教育·名校联盟2025届新高考秋季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答案

邕衡教育·名校联盟2025届新高考秋季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加强科技创新既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也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B.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C.为了达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目的,在深化基础技术研究的同时,更要重视深化应用技术的研究。D.增强高技术产业企业、小微企业、创新型创业企业研发创新政策支持力度,有利于推广创新成果和拓展创新产品市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决定了要把“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摆在第一位。B.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强两者深度融合,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协调同步,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C.复合型人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具有支撑能力,增加科技产业复合人才的培育投入,可增强这种支撑能力。D.促进科技成果实现产业价值最大化,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设与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这两者缺一不可,不能有所偏废。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二中所阐述的“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发力”的方面的一项是(3分)A.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重要承载。B.科技人才与产业人才复合,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有效支撑。C.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联动,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保障。D.创新生产与产业生产交融,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强劲助力。4.材料一中多次引用的论断,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5.材料一中说“要支持企业成为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捧着一颗心来苏北有一年陪客人去黄山,在光明顶的一座小亭子里躲雨。这座亭子叫“行知亭”。在山顶光秃秃的山岩之上建一座亭子,殊不易。亭子形制简洁,四根石柱,四个飞檐。库柱有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的名言。亭外石道边,还立一石碑,是行知先生手迹: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高二语文第3页(共8页)】25042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