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5高考名校导航金卷(一)1语文试题

高三2025高考名校导航金卷(一)1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高考名校导航金卷语文
    2、2024高考名校导航金卷二语文答案
    3、2024高考名校导航金卷官网
    4、2024名校导航金卷(二)
    5、2024高考名校导航金卷(五)
    6、2024高考名校导航金卷五语文答案
    7、2024高考名校导航金卷3
    8、2024年高考名校导航金卷五答案
    9、2023-2024高考名校导航金卷答案
    10、2024高考名校导航金卷三语文答案
11.B【解析】“偃王之操不任力”中的“操”意为“操守、品德、德行”,本句大意:徐偃王的德行不能完备武力。13.【参考翻译】(1)姜太公杀了二人,假使齐国还有像他俩这样的人,肯定不会因为他俩被杀的缘故,就不保持自身的清高。(评分标准:“类”,这样的人:“见诛”,被杀;“清”,使·清白\保持清白。一个要点1分,句意通顺1分。)(2)况且奉行文治却不能实现德政,奉行武道却又不能使用自己的武力,祸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评分标准:“达”,达到实现;“任”,使用;“焉”,于之。一个要点1分,句意通顺1分。)14.【参考答案】①材料一为了论证治国之道需德力兼备的观点。(或:有德行而没有武力准备的人,不能担负治理国家的任务;从徐優王忽视武力而遭祸,来证明韩非一定会因忽视德操而受害。)②材料二为了论证施行仁义要符合时势。(评分标准:材料一“德”“力”都提到3分,只提到一方面1分;材料二2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治理国家的办法,所积蓄的东西有两个:一叫培养德操,二叫培植武力。培养德操,就是供养名望极高的人,以表示能敬重贤人;培植武力,就是供养力大的人,以表明能用兵打仗。这就是所说的文武都采用,德操武力都具备,战事或者可以用高尚德操来感化,或者可以用强大武力来征服。外部要用德操来树立自己,内部要用武力来装备自己;仰慕高尚德操的人可以不战而折服,低毁德操的人由于害怕强大的军队而退却。徐偃王修和实行仁义,各地来朝见的有三十二个国家,强大的楚国听说这件事,就发兵灭掉了它。这是有德行,而没有武力准备的人。可见,德行不可能单独担负治理国家的任务,武力也不可能单独完成抵抗敌人的任务。韩非的政治主张不能培养德操,徐偃王的德行不能完备武力。他们二人都片面,各有不足。从徐偃王忽视武力而遭祸,就能知道韩非一定会因忽视德操而受害。凡是人都票受天性,清高、污浊、贪婪、廉洁,各有各的操行,就像草木各有各的本质,不能再改变一样。狂、华士不肯在齐国做官,就像段干木不肯在魏国做官一样。他们天生品行清高廉洁,不贪图富贵,并非是当时痛恨社会,要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肯随便做官,即使不杀这些人,这些人的品行也是不可能效法的。姜太公杀了他俩,韩非认为是对的,这是认为人没有(固定不变)的品行,草木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姜太公杀了他俩,假使齐国还有像他俩这样的人,肯定不会因为他俩被杀的缘故,就不保持自身的清高;假使没有他俩这样的人,虽然供养他们,他们的品行终究不会感化别人。因为清高廉洁的品行,是人通过努力不能做到的。人通过努力不能做到清高廉洁,那么即使供养他们让他们努力去做,也不可能使他们得到鼓励而做到;如果人通过努力能够做到清高廉洁,用杀人的办法来禁止他们,是不可能使人们停止这种努力的。既然这样,那么姜太公杀他俩,对于教化百姓没有好处,白白地杀死了没有罪的人。赞赏没有功绩的人,杀死没有罪过的人,这是韩非不对。姜太公杀无辜,韩非表示赞同,这样说来,是用韩非的政治主张杀死无罪的人了。材料二:从前徐偃王凭借仁义使天下朝见。王孙厉对楚庄王说:“君王(如果)不讨伐徐国,我们反过来就要去朝拜他了。”庄王说:“徐偃王是位有道之君,他喜欢施行仁义,我们不好讨伐他。”王孙厉就接着说:“大国对付小国,强国对付弱国,这就如同用石击卵,虎吃猪一样,大王有什么好犹豫的?再说实施文治却不能实现德政,奉行武道却又不能使用武力,那么祸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听了这席话)文王说:“好。”就发兵攻打徐国,很快将徐国消灭了。这样,徐偃王就成为一个只知实施仁义却不知世道已变的人了。徐偃王因为施仁义而被灭亡,燕王会因为行仁义而被削弱,鲁哀公因为好儒学而被削弱,代国君因为奉行墨学而遭害。这灭、亡、削、残一般说来都是由于暴虐才会招致,而这四位君主却因施行仁义儒墨而招致灭亡,原因就在于他们遭逢的时势不同。并不高三语文学科试题答案第2页(共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