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月考)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
2、全国名校联考2024第二次
3、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
4、2023-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第二次联考
5、全国名校联考2024高三第二次联考
6、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
7、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
8、全国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
9、2024全国名校联考卷
语文答案)
月考卷语文3.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文中旁征博引,既引用了古代文献,又引述了他人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说服力。B.文章第二部分以昆曲学家陆萼庭的事例为论据,论证了其做法可以给《牡丹亭》后继研究者以新的启发的观点。C.文章论证语言严谨,如第二部分第二段运用“大多”“很少”等限定词,使表述不绝对化而显得更合实际。D.文章三个部分分别围绕作家的创作理念、《牡丹亭》的主旨、《牡丹亭》的影响依次展开,论证思路非常清晰。【答案】B【解析】“论证了其做法可以给《牡丹亭》后继研究者以新的启发的观点”错误,应是为了论证《牡丹亭》的主旨不是“爱情”两个字所能涵盖的。4.文章第一部分大篇幅引用了《牡丹亭》“题词”的原文内容,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答案】①论证文章提出的汤显祖以情对抗主流之理学等观,点。②让读者了解汤显祖的创作理念,更好地理解《牡丹亭》。③可以彰显文章的人文底蕴,增加材料的文化气息。(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5.《牡丹亭》一问世就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牡丹亭》的创作成功给我们哪些启示?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伟大作品的创作者要有站在时代前沿的伟大精神。在明代中后期充满争辩的语境里,汤显祖的思想趋于“异端”,他提出“情”之说,以对抗主流之理学,《牡丹亭》就是他先进思想的实践。②文学创作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王阳明掀起的个性思潮直接推动了晚明文艺领域尊情崇俗的风潮,《牡丹亭》顺应了这一风潮,获得了人们的喜爱。③伟大的作品要有广阔宏大的背景。《牡丹亭》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之间感人深切的生死爱情,同时铺排出金朝屡犯南宋边境、战乱频发的现实背景,还直白地披露了官场的政治生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的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瀛洲思絮录(节选)张炜整整三天的时间,我①的思绪都围绕着太史阿来与“女通灵者”,渐渐生出疲惫,我再不愿想他们,于是打开大门步出营帐。我想到那些作坊里走一走,那是百工们一显身手之地。城邑内分设“六坊”:丝织、炼铁、锻造、制简、物器、盐工;还有“三院”:经卷、缮写、大言。至于士兵操练、防卫布置,除了我定期参与筹划之外,差不多全部交予淳于林®将军办理。军机大事从来是一国一城之首务,关乎生死存亡。但我对这性命攸关之事体却越来越厌倦。与其说我一概推给淳于林是出于极度的信任,还不如说是为了规避,为了免除烦扰。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经卷、缮写和大言三院。当然,这三院的设置是受了稷下学派③的影响。当年稷下学宫的盛况令我倾倒,至今想起仍是如此。我决心让彼地萎褪之花在此岸灿烂盛开,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经卷院是贮藏经典宝籍之所,并蓄有至佳学问者、随船而来的几十位“方士”一这些所谓的“方士”大半一踏此岸就扔掉了原来的营生,再也不“言必称神仙”了。他们分别来自六国。经卷院称得上是整座城邑的心脏地带。缮写院是抄录经典之所,为防万一,从彼岸携来的宝典文书四千二百一十六卷册,要逐一抄写备份,并分别存放,以避水火兵乱;其次,学士每有崭新著述,皆由经卷院议定,也必由缮写院大录数卷,或存起或传阅。大言院是学士诸人每日辩论之场所,设有讲坛、边座、听席、记录;邑内一切有益之思、深邃之想,都不必忌讳,大可一一放言。所辩论者,题目愈大、愈远离俗务,即愈被珍视。所言皆大:大境界、大气度、大念想。愈是如此,则愈受尊崇。三千童男童女分布在六坊中。他们与年长者不同之处是,每人每月要进十二次学坊。学坊授课者皆为名士,分别讲授义理、算学、天文、农耕、渔盐、武事、文书,共七项。每半年考试一次,优异者给予奖赏。七项中的突出者,则特予鼓励,以备后用。我常常走入作坊或学坊,只见童男童女或繁忙纺织,或朗朗诵诗,心中大喜。三千童男童女,灿烂如花。我不由得愈加思念起儿子小林童。他今年该是十六岁了,正和这些孩子差不多的年纪。他如今怎样,正是我日夜牵挂之处。母与子相依为命,我孤儿与寡母!唯担心哪一天秦吏对他们母子下手。秦吏绝望中不会放过他们。我曾叮嘱卞姜:如骨肉分离那一天真的来到,一家人不能同船启程,那么首要一事就是携小林童隐入民间,远离徐乡。我把民间密友一一道出,卞姜哭成了泪人…语文四第3页(共9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