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三第一轮复习周测卷 25·G3ZCJ(新高考)·地理-R-必考-QGB 地理(十五)15答案

2025年高三第一轮复习周测卷 25·G3ZCJ(新高考)·地理-R-必考-QGB 地理(十五)15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蚀、搬运作用增强,入湖径流含沙量可能增加。13.D更新世时期,是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气候寒冷,有冰期与间冰期的明显交替,受冰川的侵蚀作用影响,冰碛物在盆地边缘大量堆积。14.A图示地区终年盛行西风,风成沙丘西侧为迎风坡、东侧为背风坡;西侧侵蚀,东侧堆积,所以沙丘西侧坡度较缓、东侧坡度较陡。15.C根据图示易北河和艾德河的形状,可知艾德河发生过河流改道,河床淤积更严重,河口向南移动明显;易北河径流量大,搬运作用更强,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沿岸流和横向波浪的影响下向北发育面积更大的潮滩。16.(1)西部降雪多,东部降雪少;日本海一侧位于山地迎风坡降雪较多;大致自西向东逐渐减少(或自东向西逐渐增加);降雪空间分布不均。(3分)(2)西部地区位于冬季风迎风坡,降雪多;西部地势起伏大,对水汽拾升作用明显,降雪量变化差异大;经过日本海,水汽丰富;气候异常导致降雪量增多等。(4分)(3)北海道岛地热资源丰富,可用地热调控温室大棚温度,热量充足;冬季降雪量大,水源充足;地表多火山灰,土壤肥沃等。(6分)》17.(1)冰峡湾主要分布在高纬度的沿海地区,而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冰流分布的位置较山岳冰川低;冰流的速度大于山岳冰川;冰峡湾末端由于海水灌入形成冰架和冰山,而山岳冰川末端由于地势降低、温度升高等原因逐渐消融或形成河流、绿洲等。(4分)(2)顺序:先形成冰峡湾,后形成峡湾。(2分)过程:冰流末端与海水的接触地带,相对温暖的海水从冰流底部向内侵蚀、融化;冰面融水和冰底海水共同侵蚀,使冰体产生裂隙并扩大;冰架前端入海口处从冰流主体上整齐断裂下来,形成漂浮在海里的冰山。(2分)(3)趋势:消失,变成峡湾。(2分)理由: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消融,冰流流速变快,冰流补充量不及末端冰架消失量,冰峡湾所在的峡谷会被海水慢慢灌入,最终成为没有冰川残留的峡湾。(4分)18.(1)夏季西南风越过(埃塞俄比亚高原)高原后,下沉增温,气流干燥;冬季受由阿拉伯半岛吹来的东北风影响,携带水汽少等。(4分)(2)位于东非大裂谷区域,地质活动活跃,地下裂隙发育多;距离塔珠拉海湾近,海水可以通过地下裂隙输水;湖泊地势低,位于非洲最低处,塔珠拉海湾海水易向阿萨勒湖流动等。(6分)(3)阿萨勒湖入湖水量与蒸发量相当;多年来开发利用程度低,取水量较少等。(4分)19.(1)运城盆地基岩出现断裂陷落,形成下陷盆地;下陷盆地接受流水和风力携带的沙石堆积形成沉积层;南部岩层陷落速度快于北侧,故南侧同一层沉积层较厚;随着盆地间歇下陷,形成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沉积层。(4分)(2)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势低洼的盆地;内流区,封闭的地形,使周边地表水及河流携带盐分汇人盆地,经过强烈蒸发,形成盐湖;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冬春较少,湖泊的蒸发量超过湖泊的补给量,湖水不断浓缩,含盐量逐渐增加。(4分)(3)运城盆地属于地堑构造,中间岩层块会继续下降;地表风力和流水继续携沉积物入盆地,形成更深厚的土壤层;经过外力侵蚀、搬运、堆积作用,盆地起伏变小,地表会趋于坦。(6分)【2025届高三单元阶段综合卷·地理(二)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