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县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试题试卷及答案答案(历史)
永寿县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试题试卷及答案答案(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大单元学三步一体高效训练讲评儒家文化衰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各国君主对思想的控制放松,排除C项;各国都有自记己的主流思想,但这并不等于正统思想多元化,排除D项。答案:A16.右图是中国邮政在2016年发行的邮票《东归译经》。它反映的历史事件A.推动了中欧间的往来B.使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促进了日本佛教发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邮票反映的是唐朝玄奘自印度取经归来后翻译经书的场景,玄奘西游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故C项正确,排除A、D两项。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排除B项。答案: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20分,第18题20分,第19题12分,共52分。)==。--。-。。。。。-==--。4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战国以后,人们常用“百家”一词来概括除儒家、法家以外的其余诸家。儒家与百家的矛盾原有很多,然而到了秦代焚书的时候,这些矛盾已经不是很明显了。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李斯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于是“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材料二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去世,田蚧出任丞相,发起了武帝时期的最后一次尊儒运动:“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黜黄老”是将黄、老二书由经的地位贬到子的地位;“黜刑名百家”是黜申、商、韩非、苏秦、张仪等刑名、法术、纵横之学,这正是秦代官方尊崇的学说。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在天人对策中建议结束“百家殊方”的局面,罢黜“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学说。二材料一,二均摘编自王葆弦《中国学术从百家争鸣时期向独尊儒术时期的转变》材料三西汉王朝以选举制作为推行儒术的主要手段,选举制度以儒学为精神导向,以实际利益为物质条件,吸引士子诵经向儒,并躬行践履。同时,西汉王朝还通过选举制以儒学的标准激励法吏的升迁,以促使吏阶层的儒化改造。在这种双重作用下,儒学意识普及、渗透到社会之中,儒士逐渐成为王朝政治的组织基础,古代社会的基本模式确立起来。一摘编自张晓淮、何根海《论西汉王朝“独尊儒术”的具体实施》注:此处“独尊儒术”应为“尊崇儒术”,为尊重原文,故不作改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思想政策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统治思想的演变。(6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武帝时的思想政策。(8分)答案:()影响:毁灭了大量思想文化成果;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法家思想的传播。(6分,任答三点即可)(2)演变:秦朝推崇法家思想;汉初以黄老无为思想为指导;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6分)(3)简评: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主流;顺应了大一统的需要;使选官制度儒学化;促进了儒学的传播;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8分,任答四点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拓跋鲜卑进入中原时,河北世家大族将受汉化影响较小、以武力征服和杀掠为常事的拓跋鲜卑视为侵略者。拓跋珪进攻后燕时,世家大族或积极抵抗,或消极逃亡,留居原籍者也不愿与北魏政权合作。为缓和与中原汉族的矛盾并适应新的政治形势,拓跋珪即位之初,便下诏“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拓跋嗣在位之初,到处网罗“豪门强族”和“先贤世胄”。山东、河北的一些著名士族,在北魏前期的政治、礼仪、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一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25ZCYK·历史-R-中外历史纲要(上)-AH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