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样卷(二)2[24·(新高考)高考样卷·历史·AH]答案

安徽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样卷(二)2[24·(新高考)高考样卷·历史·AH]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辽宁省统一考试第三次模拟试题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王、西周早期周康王和西周晚期周宣王均自称“一人”或“余一人”,强调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但到春秋晚期齐国国君齐灵公自称“余一人”,强调了他独一无二的地位,僭越了周礼,表明传统礼制遭到破坏,C项正确;与商周政治制度无关,除A项;西周对商朝的政治制度是继承和发展,非延续,除B项;统一性通常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一种相互联系和共性,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汉代文人所作文赋体现了文学作品为时代服务的要求,这说明文人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汉代行政制度作出重大调整的相关信息,除A项;汉武帝时期具有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但与东汉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除C项;汉武帝时期并未采取兼收并蓄的思想文化政策,除D项。故选B项。3.D【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这是唐代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推行羁縻政策的结果,D项正确;唐朝对东北地区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与东北地区的联系,但未实现真正的有效管理,除A项;鱼和动物的皮毛是东北地区的特产,因此成为了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向中央政府纳贡的贡物,而唐朝时期,东北地区已经脱离了原始渔猎时代,除B项;题干信息为唐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权向中央缴纳贡物,而并非商品贸易往来,除C项。故选D项。4.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宋代货郎们走街串巷,甚至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说明宋代乡村地区商品流通的不足,B项正确;“瓦肆虽然出现在宋朝,但是材料并未体现“瓦肆分布情况,除A项;材料没有交代货郎卖货的地区是否是边境,除C项;草市指得是古代的乡村集市,货郎肩挑杂货担进村销售,不能体现草市非常繁荣,排除C项。故选B项。5.A【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本次考古发现中,既有中国运往海外的商品,也有海外输入中国的商品,能韵够反映中国与海外的经济交流,可用于探究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A项正确;明朝晚期放松了海禁,但并没有“瓦解”,排除B项;汉代就已有海上丝绸之路,除C项;从材料信息不能得知商品交流的范围是否跨越了大洋,也可能是太洋内的贸易,除D项。故选A项。6.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朝多有商人收藏曲谱、剧本,支持戏曲表演,由此说明商人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当时文化发展,C项正确;没有时间表明是商人群体“开始涉足文化娱乐领域,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扬州成为全国文化中心,除B项;仅根据商人对历史答案第1页,共4顷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