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冲刺卷(一)1[24·(新高考)CCJ·历史·HAIN]答案

海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冲刺卷(一)1[24·(新高考)CCJ·历史·HAIN]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雅礼教育集团2024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C【详解】材料“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说明王阳明重视学生内心道德的培养,“发展儿童肌肉筋骨,使其强健体魄”说明王阳明也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就是说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关注人的身心发展,C项正确:据材料“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可知王阳明不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排除A项;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能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材料不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B项;材料不体现“反君主专制”,王阳明也不反对君主专制,排除D。故选C项。2.A【详解】据材料可知,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但内容上又宣传的是父母恩,体现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孝道以适应社会现实,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佛教对儒学思想的吸收,排除B项:宋代总体上处于统一的中央王朝统治之下,“政局动荡”不恰当,且题干信息呈现的是佛教的主张,并非佛教传播速度的快慢,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了儒学对佛教的影响,不能反映出儒学独尊地位受到动摇,而且宋代随着理学的兴盛,儒学正统地位得到巩固,排除D项。故选A项。3.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华夷之辨”又称“夷夏之辨”,即区分华夏与蛮夷,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儒家认为应该以周礼影响、改变周边蛮夷:魏晋时期,佛教发展后则转向对佛教的碰撞与吸收;到明清时期,则实际上变为中西文化之争,三者都共同体现了思想界维护民族文化地位、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不懈追求,B项正确;“华夷之辨中无先进、落后之分,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之辨主要是中原文化与周边少数民族或边远地区文化的关系,并非中外关系,排除C项;中华各民族不断交融,至明清已经不再是狭隘的维护汉族文化主体地位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4.D【详解】根据材料“两河流域楔形文字记载的库提王朝的文献资料数量极为有限,只有少数王室铭文流传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两河流域已形成楔形文字等文明传承方式,但库提人在当地的文献资料极为有限,应当与库提人作为游牧民族,没有能够充分学和借鉴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有关,D项正确;楔形文字的问世有助于苏美尔文明成就的传承,“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的承载功能有限”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来自伊朗西北部的扎格罗斯山中部地区,属于游牧部落“两河流域楔形文字记载的库提王朝的文献资料数量极为有限,只有少数王室铭文流传下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库提人缺乏普及性的书写工具或载体,排除B项;“苏美尔人不愿与外来征服者和共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兴起于中世纪末期,当时的欧洲处于教会的统治之下,文答案第1页,共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