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023-2024学年江西省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答案(语文)
高考2023-2024学年江西省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答案(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江西2024高三四月联考
2、2024年江西省高三
3、江西省高三阶段性考试2024
4、2024江西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5、2024江西高三质量监测
6、2024年江西省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卷文科综合
7、江西省2024高三语文联考试卷
8、2023-2024江西省高三阶段性考试语文
9、2024江西省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卷语文答案
10、2024江西省高三教学质量
) 弱小,而胡人仍然强大,我打算率领十万军队移徙镇守石城,派遣各路军队罗列分布在长江、沔水一带,作为征讨后赵的谋划。”晋成帝把庾亮的奏疏下到朝廷商议。丞相王导请求(皇帝)准许庾亮的建议。太尉郗鉴议论,认为“军资费用尚未准备充足,不能大举行动”。太常蔡漠议论,认为:“时运有背有顺,事理有曲有伸。如果不考虑力量的强弱而轻举妄动,那么不到一天就会灭亡,还有什么功业!现在最好的计策莫过于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时机成熟与否则在于胡虏的强弱,而胡虏的强弱又取决于石虎的能力强弱。自从石勒起兵以来,石虎便经常充当武将,百战百胜,于是定中原地区,所占据的土地,与当年的曹魏相当。现在我们与胡虏,水陆地势不同,熟悉的技能也不同。倘若我们放弃长江天险而向远方进发,用我们的短处攻击敌人的长处,这恐怕不是朝廷战胜敌人的谋略。”朝臣们的议论大多与蔡谟相同。于是皇帝对庾亮下诏令,不许他移徙镇守地。秋季八月,郗鉴病重,上奏请求退职,并说:“臣所统领的士兵来源错综复杂,大多是北方人,有的是受到逼迫而迁徙来的,有的是新近归附的,百姓怀念故土,都有返回家乡的愿望。臣宣扬国家恩德,晓谕好恶之别,才逐渐使他们稍微安定。听说我病重之后,众人的情绪惊骇骚动,如果在这时北渡长江,必然诱发叛乱之心。太常蔡漠,忠贞正直,众望所归,我认为(他)可以出任都督、徐州刺史。”朝廷下诏任命蔡谟为太尉军司,加授侍中。当时左卫将军陈光请求讨伐后赵,朝廷下诏派遣陈光攻打寿阳,蔡谟上疏说:“寿阳城小并且坚固。从寿阳到琅邪,可以互相望见城墙,一城被攻,其余各城必定会来救援。敌人的驿马邮递,以一日千里的速度传递消息,黄河以北的骑兵完全可以赶来救援。现在陈光所率领的都是朝廷的精兵,用国家的精锐士卒去攻打敌人的一个小城,即使获胜也是利益微薄,不足以重创敌人,但倘若失败则会损失惨重,而有益于敌人,这恐怕不是周全之计。”讨伐后赵的事这才作罢。当初,陶侃驻守在武昌,参议政事的人认为长江北岸有邾城,应当分兵戍守。陶侃总是不予回答,但是提及此事的人不停止。陶侃于是渡江狩猎,召集将佐们并对他们说:“我之所以能够设置险阻抵御敌寇,正是因为有长江。邾城在长江之北,自身没有所能依仗的地势,外部同各夷族接壤。这对夷人来说利害关系更大。如果我们再贪图小利,夷族不堪忍受,必然引兵前来侵犯。这是导致祸乱的根由,不是用以抵御敌寇的好方法。”等到庾亮镇守武昌,最终还是派遣毛宝、樊峻戍守邾城。后赵石虎对此感到憎恶,派遣二万骑兵攻打邾城。这时庾亮还在上奏,打算把镇所迁至石城,听说邾城被攻陷,才停止。于是上表请求治罪,请求自行贬官三等,暂时代理安西将军。朝廷诏令他官复原位。晋成帝咸康六年春季正月庚子朔(初一日),都亭文康侯庾亮去世。15.C【解析】“记取”两字表明词人是在回忆当年的时光,不是现在正在发生的情景,也并不是为祐之送行。16.①运用虚写、想象的手法,前两句回忆当年的快乐时光,表达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对亲情的珍惜。②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问谁千里伴君行?”自问自答,答曰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可以消解旅途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远行弟弟的担忧。③以景结情,用“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这样美好景色作结,表达对族弟的宽慰,余韵悠长。④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晓山”对“秋水”,“翠”对“明”,对仗工整。将晓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山水之清丽,旅途因此而不单调,蕴含了词人对族弟锦绣如景的前程的美好祝愿。(每,点2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17.(1)帝高阳之苗裔兮(1分)朕皇考曰伯庸(1分)(2)飞湍瀑流争喧豗(1分)砯崖转石万壑雷(1分)
    弱小,而胡人仍然强大,我打算率领十万军队移徙镇守石城,派遣各路军队罗列分布在长江、沔水一带,作为征讨后赵的谋划。”晋成帝把庾亮的奏疏下到朝廷商议。丞相王导请求(皇帝)准许庾亮的建议。太尉郗鉴议论,认为“军资费用尚未准备充足,不能大举行动”。太常蔡漠议论,认为:“时运有背有顺,事理有曲有伸。如果不考虑力量的强弱而轻举妄动,那么不到一天就会灭亡,还有什么功业!现在最好的计策莫过于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时机成熟与否则在于胡虏的强弱,而胡虏的强弱又取决于石虎的能力强弱。自从石勒起兵以来,石虎便经常充当武将,百战百胜,于是定中原地区,所占据的土地,与当年的曹魏相当。现在我们与胡虏,水陆地势不同,熟悉的技能也不同。倘若我们放弃长江天险而向远方进发,用我们的短处攻击敌人的长处,这恐怕不是朝廷战胜敌人的谋略。”朝臣们的议论大多与蔡谟相同。于是皇帝对庾亮下诏令,不许他移徙镇守地。秋季八月,郗鉴病重,上奏请求退职,并说:“臣所统领的士兵来源错综复杂,大多是北方人,有的是受到逼迫而迁徙来的,有的是新近归附的,百姓怀念故土,都有返回家乡的愿望。臣宣扬国家恩德,晓谕好恶之别,才逐渐使他们稍微安定。听说我病重之后,众人的情绪惊骇骚动,如果在这时北渡长江,必然诱发叛乱之心。太常蔡漠,忠贞正直,众望所归,我认为(他)可以出任都督、徐州刺史。”朝廷下诏任命蔡谟为太尉军司,加授侍中。当时左卫将军陈光请求讨伐后赵,朝廷下诏派遣陈光攻打寿阳,蔡谟上疏说:“寿阳城小并且坚固。从寿阳到琅邪,可以互相望见城墙,一城被攻,其余各城必定会来救援。敌人的驿马邮递,以一日千里的速度传递消息,黄河以北的骑兵完全可以赶来救援。现在陈光所率领的都是朝廷的精兵,用国家的精锐士卒去攻打敌人的一个小城,即使获胜也是利益微薄,不足以重创敌人,但倘若失败则会损失惨重,而有益于敌人,这恐怕不是周全之计。”讨伐后赵的事这才作罢。当初,陶侃驻守在武昌,参议政事的人认为长江北岸有邾城,应当分兵戍守。陶侃总是不予回答,但是提及此事的人不停止。陶侃于是渡江狩猎,召集将佐们并对他们说:“我之所以能够设置险阻抵御敌寇,正是因为有长江。邾城在长江之北,自身没有所能依仗的地势,外部同各夷族接壤。这对夷人来说利害关系更大。如果我们再贪图小利,夷族不堪忍受,必然引兵前来侵犯。这是导致祸乱的根由,不是用以抵御敌寇的好方法。”等到庾亮镇守武昌,最终还是派遣毛宝、樊峻戍守邾城。后赵石虎对此感到憎恶,派遣二万骑兵攻打邾城。这时庾亮还在上奏,打算把镇所迁至石城,听说邾城被攻陷,才停止。于是上表请求治罪,请求自行贬官三等,暂时代理安西将军。朝廷诏令他官复原位。晋成帝咸康六年春季正月庚子朔(初一日),都亭文康侯庾亮去世。15.C【解析】“记取”两字表明词人是在回忆当年的时光,不是现在正在发生的情景,也并不是为祐之送行。16.①运用虚写、想象的手法,前两句回忆当年的快乐时光,表达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对亲情的珍惜。②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问谁千里伴君行?”自问自答,答曰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可以消解旅途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远行弟弟的担忧。③以景结情,用“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这样美好景色作结,表达对族弟的宽慰,余韵悠长。④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晓山”对“秋水”,“翠”对“明”,对仗工整。将晓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山水之清丽,旅途因此而不单调,蕴含了词人对族弟锦绣如景的前程的美好祝愿。(每,点2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17.(1)帝高阳之苗裔兮(1分)朕皇考曰伯庸(1分)(2)飞湍瀑流争喧豗(1分)砯崖转石万壑雷(1分)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