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大联考 湖南省2024届高三4月联考答案(历史)

天一大联考 湖南省2024届高三4月联考答案(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天一大联考2024高三四月
    2、天一大联考2024高二四联历史
    3、2024天一大联考高三四联文综答案
    4、2023-2024天一大联考四月
    5、2024天一大联考高三第四次联考
    6、2023-2024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四
    7、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四历史
    8、天一大联考2024高三阶段性测试四
    9、2024天一大联考高三四联答案
    10、天一大联考2024到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
A.史料解读离不开史学家的历史想象力B.史料分析基于史学家的历史解释能力C.史料研究对于史学家治史的重要价值D.史学著述依赖于史学家对史料的推断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20分,第24题12分,共52分)22.农为邦本,本固邦宁,邦和天下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李世安)臣闻: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菜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周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愚谓今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径术,令分艺有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则无私之泽,乃播均于兆庶;如阜如山,可有积于比户矣。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属今主(孝文帝)。然后,虚妄之民,绝望于觊觎,守分之土,永免于凌夺矣。一一选自《魏书•李安世传•请均田疏》材料二:严如煜在《三省山内风土杂识》中对川陕楚交边山区的记述:“数十年前,山内秋收以粟谷为大庄,粟利不及包谷(玉米),近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包谷高至丈许,一株常二三包。山民言大米不耐饥,而包谷能果腹,蒸饭作馍,酿酒饲猪,均可取于此,与大麦之用当,故夏收视麦,秋成视包谷,以其厚薄定岁之丰漱。”…除了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茶叶贸易外,到了清中后期,海外贸易渐兴,西方饮茶之风盛行,茶叶成为中国外销的大宗商品,并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达到高潮。如湖南、湖北的红茶大量出口俄罗斯、英国等地,据同治《江县志•物产》所云“茶,邑产颇多,有茶税。道光末,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一一摘自陈锋《中国经济史纲要》材料三:在国际粮食援助方面,美国等早期推动者更多是为了解决本国农业机械化运动带来的剩余价值流动。而中国在从粮食受援国向粮食援助国、从净引资国向净投资国转变的过程中,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既向有关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紧急粮食援助,也注重向非洲等欠发达地区传播粮食种植技术。中国支持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还通过在受援国设立跨国粮农企业,带动当地粮食经济发展。……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奉行“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1.3657万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自2004年来连续18年增产丰收。一一摘自林子涵《中国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世安在农业生产领域向孝文帝所提的建议,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建议实施的价值。(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时期在农业种植领域的新变化,并从世界市场角度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7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在对外援助上的不同。结合所学,从农业生产角度分析中国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的理由。(7分)23.博物馆是传承与保护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托勒密王朝统治者自视为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在亚历山大城创建了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博学园,统治者规定凡路过亚历山大城市的船舶必须将携带的书籍复制一份留存。德米特利乌斯、芝诺德图斯、埃拉托色尼这三位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都来自于希腊,网罗的学者翻译了荷马、欧几里得等学者的著作雅典衰落了,而希腊古典学术的薪火被亚历山大城接了过来。一一摘编自何立波《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与托勒密王朝的世界意识》高二历史试题卷第5页共6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