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阶段考试(H094)(一)1历史试题
[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阶段考试(H094)(一)1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日法国社会住房是保障性安居住房:19世纪工业大发展导致人口急剧膨胀,一些企业家、慈善家出资建设“工人住宅”,产生了第一批大型房产建设公司。1894年通过《施格弗莱德法案》,旨在帮助和鼓励工薪家庭购买并拥有房产。随后,一争列法案从机构设置、金融优惠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对廉价住宅的政策支持。至1939年,法国建成近30万套廉价住宅,大约有一半是租赁,一半出售给小型房产所有者。二战后,法国遭遇了严重的住房危机。从1950年代末开始,政府主争的大规模的住房建设运动开始,至1970年代,住宅建设量基本解决了战后的往房赤字。其中,64%由国家补贴,23%属于社会租赁。1980年代后,法国社会住房建设为地区社会发展综合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酒编自孙莹《法国社会住房的政策演变和建设发展》材料二1949年北解放后,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在大力修绻旧房危屋的同时,建筑了一批新住房。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市仿照西方邻里单位的手法,在复兴门外建立了一片新住宅同时又学苏联住宅生活区建设办法,在建设工厂的同时,配套建设了相应的工人住宅区。住宅楼房多数是3层,每户设有厨房、厕所以及上下水、甬道、路灯、各种市政管线都通到每旋住宅:在一公里的距离内商店、学校、俱乐部等服务设施齐全。居住区内建筑风格比较统一协调,庭院完整;绿树成荫,有较好的通风和日照。摘编自师吉金《新中国城乡居住条件的初始变迁》(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法国社会住房政策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民居住条件改善的特点及原因。(8分)历史试题第7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