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上进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二)2历史·GD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历史·GD试题)
2023-2024学年(仆考武报富南题电裔家海酿套侧上)答案专页8月第5-8期第6期《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一练》第6期《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一练》1.A据材料信息“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注:当权1.D佛教中的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后,由很有男子汉气概的男性形象者的亲属)”可知,在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的子弟把持着高官职位,已逐步转变为和蔼▣亲的女性形象,这种变化说明佛教在传入中国后渐趋成为维护世家大族特权的工具,故选A项。本土化,故选D项。2.A据材料信息“在地方设立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出任)代替乡2.D范缜是反佛代表,神灭论就是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里评议考察人才”可知,曹不把选官权力集中到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而神不灭的观点而提出的,故选D项。权,故选A项。3.D据材料可知,孙悟空出身道教,“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3.B魏晋时期,“书圣”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行事任性随意,却还能心”既体现了佛教又说明儒家思想(等级观念),这折射出魏晋隋唐时期身居高位,说明当时选官不看才能,而是看门第身份,即当时推行九品中“三教合一”趋势,故选D项。正制,故选B项。4.C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唐代中期韩愈4.B据材料信息“进士科考学…制科选拔特殊人才”可知,唐代率先提出复兴儒学,故选C项。科举考试分类设科,为国家网罗不同人才,具有明显的经世致用色彩,故5B据表格文字信息“故人具鸡黍”“牧童望村去”“小麦覆陇黄”可选B项。知,这些诗句都涉及农业、农牧生活、农作物,表明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5.A据材料可知,唐朝进士及第后,吏部会综合考虑及第者的身体源泉,故选B项。口才、书法、逻辑等条件后才正式授官,这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综合素养6.C据材料可知,“新声变曲”是在中原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吸收江南地区的“吴声”和“西由”而形成的,这说明魏晋以来各地文化不断交融,故选A项。故选C项。6.D据材料信息“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突破世卿世禄制的官员血7.A“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统禁锢,修正察举征召制选拔人才的主观性及九品中正制对门第的谨犯之色”是对颜真卿书法的形象比喻,反映了其书法方正端庄、正气守”可知,科举制以考试取土,突破了血缘关系、举荐方式、门第观念的限凛然、气势雄浑的艺术特色,体现了唐代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故选制,有利于增强官员选拔的公性,故选D项。A项。7.A据表格数据可知,唐朝官员通过科举入仕占比最高,科举制使8D“经变”是指描绘佛经内容或佛传故事的图画,“佛本生经变”得地位不高的阶层也能参与到政权中来,这扩大了统治基础,故选A项。“西方净土变”“降魔变”“地狱变”都是以佛教为内容的壁画,据此可知,8.C据材料信息“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可知,两省相互制衡吴道子的绘画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故选D项。行政效率比较低,为了提高效率,设立了政事堂,故选C项。9.B据材料信息“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9.C据材料可知,唐代没有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的皇帝诏令是违法可知,贾思勰主张人们重视农业生产,反对过多从事商业活动,即体现的的,因此出现了唐中宗的斜封诏敕,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皇权受到一定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故选B项。制约,故选C项。10.A材料信息“将妇人方、儿童方置于首要位置”体现了对妇女、儿10D唐初三省长官皆为宰相,但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均童等弱势群体的重视,材料信息“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体现了对人命的为宰相,这是分割相权的举措,主要目的是加强君主对朝政的控制,故选重视,由此可知,《千金方》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故选A项。D项。11.C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11.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负责草以诏令,故选A项。故选C项。12.B据材料信息“其租庸调、杂徭悉省”“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12.A《大唐西域记》所记内容是玄奘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虽有可知,两税法规定两税之外不得征收其他杂税,说明两税法简化了税收主观成分,却是珍贵的史料,可信度较高,排除B项;《大唐西域记》并不名目,故选B项。是记述佛教在各地传播的传记,而是记载玄奘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13.D据材料信息“中央放弃了控制地方经济细节的权力,以换取闻,排除C项:《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天竺(即今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资项定额缴纳税金的承诺”可知,中央通过与地方协议的方式获得了稳定料,排除D项。的地方税金,即实施两税法的意图是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D项。13.B“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体现的是唐朝时期西域文化与中原文14.D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时敦煌地区部分农户实际授田远远不及化交融的景象,反映了唐朝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故选B项。应授田,这说明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故选D项。14.C据材料信息“许多来自异域的船只”可知,唐朝对外经济贸易15.C据材料信息“简而易行,历代相沿,至明不改”可知,两税法与租交流广泛,故选C项。庸调相比,简化征收名目,历代相沿,影响后世征税,故选C项。15.B据材料可知,公元前4世纪一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周边国家,16.(1)原因:中国尚贤政治传统的影响;大一统王朝再度建立,巩唐朝时日本的使臣来华把自己所得的金银全部购买了书籍,说明隋唐文固统治的需要;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显现;经济结构的变动;庶族地主实化对周边国家有巨大吸引力,故选B项。力增强,要求分享政治权力。(8分,答出4点即可)】16新特点:儒佛道三教并行;儒家思想一度式微,后期地位逐渐上特征:开放;公竞争。(4分)升。(6分)》原因: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儒家伦理遭到破坏;宗教思想有助于精(2)历史影响:稳定了行政管理;保证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神寄托,佛道思想盛行:宗教思想不利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儒家思想维护了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和稳定社会秩序。(9分,答出3点即可)对公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17.(1)原因:国家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选官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10分,答出5点即可)制度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民族交融及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统治者17.特点:政府决策与执行分离;三省与六部分工明确:运转具有程的推崇和重视;人民群众的积极创造;吸收前代和外来文学艺术精华。序性,且突出皇权。(6分)(18分,答出6点即可)作用:使中央行政运行规范有序;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了政府(2)影响:隋唐制度、思想、文字、建筑、雕刻、服饰等传入日本、朝鲜行政效率;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7分,1点2分,答出3点得7分)等国,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社会进步与发展;以佛教为纽带促进了中印文18.(1)基础:均田制的推行(或政府授田给农民)。(2分)》化交流;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意义: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和人身控制: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圈的形成。(9分,答出3点即可)稳定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6分)18.(1)意义:推动了古代中国西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东西方(2)原因: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瓦解;税制混乱,赋税之间的商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繁重,国家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交往的大门。(7分,1点2分,答出3点得7分)动。(8分)(2)变化:从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到海上丝绸之路兴起。(2分)新变化:税收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到以人丁和资产为主;税种由繁到原因:安史之乱后,唐朝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日本等国遣使来唐简。(4分)开辟了海上新航线。(4分)】答案专页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