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答案预览)
高一历史参芳答案题号123?568910答案BDCCACDCDC题号111213141516答案DQOQC1.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原始农业起源于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距今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晚期,故A项错误。由题干材料信息“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特权阶层“等级制度雏形”可知辽河流域的文明形态发生了重大转变,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信总反映出红山文化晚期具有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征,但辽河流域红山文化并不是早期国家,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境内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万多处,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的基础,故D项错误。2D【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及其核心素养。司马迁是西汉前期史学家,并非这一故事的当事人或见证人,尽管他治史严谨,《史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因年代久远,所记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需要与考古发掘相互印证,故D项正确。钱穆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家,他认为“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由此质疑“烽火戏诸侯”典故的真实性,有一定道理,但“举烽传警”是否始于西汉,他并没有提供史实根据,A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战国竹简记载了周幽王亡国的原因,但没有记载”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并不能完全证明这一故事没有发生过,战国竹简只能部分推翻《史记》中的一些记载,B项说法过于武断,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幽王宠爱褒姒,另立太子,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故C项错误。3.C【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齐韩燕各国的变法运动,由题干材料信息“有功”“贤士”“招贤”“察能”“不以禄私其亲”等信息可知这些国家招贤纳士,逐步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选官标准发生变化,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最早建立皇帝制度,故A项错误。孔子兴办私学,使教育和学术下移,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故D项错误。4.C【解析】本题考察西汉的统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与民休息,实行十五税一,文景时期,实行三十税一,甚至不征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经过60多年休养生息,西汉国力才走向强盛,并非是秦的“律令图书”,故A项错误。“郡国并行”是汉初地方行政制度,主要受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故B项错误。汉高祖通过秦朝“律令图书”可以了解全国形势如地理、人口、民生等情况,为治理国家提供参考依据,如与民休息政策、郡国并行制度的施行,有利于经济恢复、社会矛盾缓和、封建政权的稳固,故C项正确。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文化典籍被烧毁,故D项错误。5.A【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的强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汉武帝采取货币官铸、盐铁酒官营等措施,由此打击当时的富商大贾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也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西汉前期,严格执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货币官铸、专卖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为解除外患提供物质条件,故C、D项错误。6.C【解析】本题考查两汉的统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经》《尚书》等都属于儒家经典,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两汉统治阶级倡导以仁孝治天下,维护封建统治,故C项正确。“历代统治者都精通儒家学说”不符合题干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同时采用法家、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以后,儒学成为独尊地位,材料信息主要是反映最高统治者崇尚儒学,并不能说明士大夫的精神信仰,故D项错误。7D【解析】本题考查魏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由题干材料信息“豪人富商”“以营其利“游食商贩”等可推知当时商业存在发展趋势,故D项正确。“末作不可禁也“禁游食商贩”中的“禁”主要是指限制,并不是完全禁绝,故A项错误。晋武帝时期是西晋强盛时期,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豪人富商”“营其利”“农夫苦其业”说明商业活动对农业发展造成一定冲击,“务尽地力”表明晋武帝告诫官吏要重视农业发展,这表明农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