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六)语文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六)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选自《吕氏春秋·察传》)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有闻A而传之B者日回厅氏穿井D得一人回国人道之①闻之回于宋君。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恶,令人厌恶,“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的“恶”指奸恶小人,两者用法不同。B.信,真实,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烟涛微茫信难求”中的“信”词义不同。C.审,指细察,与陶潜《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中的“审”词义相同。D.无闻,指没有听到,与现在所说的“默默无闻”的“无闻”,意思并不一样。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凭借他的学识告诉鲁哀公,“夔只有一只脚”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夔一足”,是因为句读上的分歧,产生了对“足”的理解偏差。B.齐桓公从鲍叔那里听说了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听说了孙叔敖,这样的事例体现了“审”的价值,所以两国也就能在诸侯国中称霸。C.同样是关于“夔一足”的传闻,材料一提供了孔子的两种说法,材料二只涉及孔子的第一种说法,但比材料一更具体,更有说服力。D.有人读历史记载,说“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指出“三豕”应为“己亥”,他后来到了晋国还不忘询问真相,结果确实像他判断的那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2)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14.对于不实的传闻,为什么会有人相信?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溪上谣林希逸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每应人语识山声,却向溪光见人性。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野鸡伏卵似养丹①,睡鸭栖芦如入定②。人生何必学曜仙,我行自乐如散圣®。无人独赋溪山谣,山能远和溪能听。[注]①养丹:道人养气炼丹。②入定:佛教徒坐禅进入安静不动的禅定状态。③臞仙:瘦仙。④散圣:未被玉皇授职的仙人。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