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月考卷·地理[24·G3YK(新高考)·地理-ZTB-必考-HUB]七试题

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月考卷·地理[24·G3YK(新高考)·地理-ZTB-必考-HUB]七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5.A由图示陆地轮廓可知,图示区域有我国福建省及台湾省两个省级行政区;我国夏季最热地区位于西北内陆;台湾岛与东南亚地区(菲律宾)隔海相望;我国最东位置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即最东位置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区。16.C渤海被我国陆地环绕,是我国最大的内海;我国最大半岛是山东半岛,位于黄海与渤海之间;海南岛南部分布有我国众多群岛,其中南沙群岛位于我国最南端。17.(1)区域:Ⅱ、V。(2分)地质构造:背斜;甲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2分)(2)上升岩块:a。(2分)依据:a与b岩块发生断裂形成断层,在断层两侧,相同的岩层中a岩块的岩层在b岩块岩层的上部,说明a岩块相对于b岩块上升。(2分)(3)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储油构造易被破坏;板块碰撞挤压导致日本周围多海沟、深海盆地,缺少石油沉积环境;日本本土多花岗岩山地,缺乏页岩等沉积岩类的储油岩层等。(4分)18.(1)季节:北半球的夏季(或南半球的冬季)。(2分)理由:甲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全部偏移到北半球,说明图示季节太阳直射点北移到北回归线附近,为北半球的夏季(或南半球的冬季)。(2分)(2)同:都是亚热带气候,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和。(2分)异:A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B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2分)(3)盛行风向:西北风。(2分)成因:乙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全部偏移到南半球,说明图示季节太阳直射点南移到南回归线附近,为南半球的夏季(或北半球的冬季),该季节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左偏转而形成西北风。(4分)19.(1)自然带:常绿阔叶林。(2分)理由:随海拔升高,热量减少,热量条件不能满足部分植被生长,导致物种数目减少;在到达一定高度,当其他植被减少时,草类生存空间变大,其密度、生物量相对变大,但随着海拔继续升高,热量不断减少,热量条件也不能满足草类生长,故草地总量总体上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合理即可,2分)(2)地形坦,表土流失少;坡度小,草类植株易扎根存活;地势相对较低,水流易汇集,水分条件好;受周围高地阻挡,阳光照射少,草类长势好等。(6分)(3)在相对海拔较低草地(2300m左右)适当进行草类补植,合理增加草地载畜量;在草地丰富区(2500m左右)进行划区轮牧或季节性轮牧;对高海拔草地(2600以上)采取禁牧或少牧的方式,保护草地资源等。(4分)20.(1)三江原汛期较短,有春汛和夏汛;鄱阳湖原汛期较长,只有夏汛。(2分)(2)鄱阳湖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经常受到梅雨、台风等影响,发生洪涝的频次高,洪水期长;鄱阳湖原人口和经济密度大,发生洪涝时的损失更大等。(4分)(3)耕地面积广,后备耕地资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较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纬度高,冬季寒冷,病虫害少;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等。(6分)【高二联合考试·地理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232437D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