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GX]一试题)
考点专项突破专项训练10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A.有利于实现政权的稳过渡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晚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论战,C,加剧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部分观点如下图。此论战的双方是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6.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有:“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若君主则不过某国构成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使中国不中国的国民“既缺乏自治之惯”“又不识团体之公益”某机关之人耳,无君主则人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材料认为辛亥革“程度未及格”,“与其共和,民利益不能调和之说,已失命于制度转型的意义在于,“欲得立宪,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立足之地也”A.促进社会俗发生转变宪,又不如开明专制”鑫茨管能五,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权利D.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A.地主阶级顽固派与洋务派7.在孙中山等人发动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B.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于1915年废弃了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国歌,启用C.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中华雄立宇宙间》为国歌。在他称帝后,很快又将歌D.封建顽固势力与革命派词中的“共和五族开尧天”改为“勋华揖让开尧天2.1901年初,清廷发布诏书规定:“嗣后乡会试,头场“勋华”是尧、舜的别称,“尧天”可以指太盛世,也可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指帝王盛德。可见袁世凯修改歌词的主要意图是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诏书的发布A.为消灭南京临时政府提供舆论准备表明教育“新政”B.营造民主共和开创太盛世的氛围A.满足了新式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愿望C.抹杀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的功绩B.实现了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D.通过赞颂清帝退位来缓和满汉矛盾C.制定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选用标准8.民国初年,国家经济法规中有凡是参与市场活动的D.仍没有跳出“中体西用”的传统窠臼经济主体均以独立的法人资格进行各种经济活动3.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效仿湖北,公推本省都督,建的规定,还用过除民法以外的各种单行经济法规政立军政府。表格内容可说明策,对公司、票据、保险、银行、信贷、税收、证券交易各省都督产生情况一览表(节选)等具体经济行为进行调整。材料中的经济法规省别都督参与公推的群体备注A.推动了辛亥革命运动的开展B.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湖北黎元洪革命党人、部分评议员推举过程中有人提议C.迫使列强减少对华商品输出及绅商代表革命时代当推军人D.利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军政府长官初名为“全9.下表是北洋政府财政支出预算中军费增长的情况陕西张凤翔革命党人、新军陕复汉军大统领据所学知识可知,与这段时期军费不断增长相关的主要背景是贵州杨荩诚省城各机关及团体代表原推张百麟,张以非军岁出总数军费支出数军费占岁出军费增长指数人坚辞年份(百万元)》(百万元)总数的(百万元)》1916年=100本存在选举和推举不山西起义领导人,学界、警界1916159.4阁锡山代表同意见,革命党人力主471.533.8100推举1919495.82243.8136李新《中华民国史》第一编(下)A,新政权缺乏民主性1925634.4297.746.9187B.军人有较大的话语权A.农民起义不断B.挑起国际战争C.立宪派内部斗争激烈C.边患危机严重D.军阀长期混战D.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险10.1913年,教育部颁布《实业学校规程》及小学校令4.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曾多次实现思想认识上的也以缝纫家事为女子必修课,兼刺绣、养蚕“华丽转身”。1894年创立兴中会时,他力倡“驱除1919年5月23日,教育部颁发训令,要求各省女子鞑虏,恢复中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他以中学校应注重家事实,届时,女工传所亦有专门五色旗(寓意五族共和)为国旗。孙中山这种转变的缝纫科实。下图是安徽省省立女子工艺传所表明了当时中国缝纫科实摄影。民国时期教育部的这些举措A.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B.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C.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D.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5.1912年2月,清帝退位诏书颁布的同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并颁布了清室《优待条例》,规定清帝仍保留尊号暂居紫禁城,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并每年拨款400万供清帝使用,清宗室成员可保留原有私产并享有公民之基本权利等。这一做法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