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李,李先生,什么?你还没有睡着吗?”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你刚才唱起歌来,我只当你…”A.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封事是一种直达御“呵哈!我唱出声音来了吗?奇怪!我做了一个梦,”张进德笑着说道,“我梦着我带了许多前、“不使人知”的机密文书。人马,将什么…敌人的军队打败了…后来又开了一个大会,到了很多很多的农人,我在演讲B.社稷,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台上唱起革命歌来。刚唱了两句,不料被你叫醒了。你说好笑不好笑?”崇拜物,社稷合用常代指国家或朝廷“真有趣!”李杰也笑着说道,“你已经做了革命军的总司令了。我愿意做你的参谋长,你高兴C.巡狩,是古代君王的礼仪制度之一,早期属于吉礼之一,后来则向军礼转变。皇帝的巡狩吗?哈哈!”活动,对维护统治有很大的帮助(1930年)D.紫极,文中指皇帝所居之所。中国古代将天空中央分为太微、紫微、天帝三垣。紫微垣即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紫微宫,为中央之中,是天帝所居之处。A.小说开头使用了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的手法,渲染了夜间乡村的凄清氛围,表现了李杰内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的复杂感受。A.太宗认为,一个皇帝如果能让臣下直言切谏,由此而发现自己的过错并改正这些过错,就B.李杰开始想把张进德作为“过河的桥梁”,后来自己要做张进德的“参谋长”,这是李杰革命不需担心自己统治的国家不能长治久安。不坚决的表现。B.虞世南虽然软弱无能,但因是皇帝的上客,所以在和皇帝谈论古代帝王为政得失的时候,C.小说中“学生运动”“地主”等词语,以及关于李杰与家庭决裂的叙述,使小说具有了记录历一定借机在自己的言论中寄寓规劝讽喻。史的意味。C.张玄素上书阻止皇帝修建洛阳乾元殿,太宗当时虽然有些不解,但后来还是停了工,并表D.小说结尾的梦境描述,暗示了工农革命的胜利和光明远景,体现了蒋光慈对中国革命性质态,即使到洛阳露天休息又算的了什么。的准确把握。D.散骑常侍姚思廉认为,皇帝应该让自己的欲望服从百姓,而不可以让百姓服从自己的欲8.小说将现实与回想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望,出宫游玩,不是圣明君主所应该做的。9.有人评价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是“红色经典的开山之作”“革命文学的历史范本”,从节选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的这一部分来看,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1)及高祖晏驾,太宗执丧过礼,哀容毁悴,久替万机。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2)朕有气疾,热便顿剧,故非情好游幸,甚嘉卿意。(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太宗即位,召拜王珪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多所献纳。珪尝上封事切谏,太宗谓曰:“卿所答子履学士①见寄论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今欧阳修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太宗又尝谓硅曰:“卿若常居谏官,朕必颗毫相望乐未央,吾州仍得治仙乡。永无过失。”顾待益厚。梦回枕上黄粱熟,身在壶中白日长。贞观初,太宗引虞世南为上客。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世南虽容貌懦弱,如不胜每恨老年才已尽,怕逢诗敌力难当。衣,而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及高祖晏驾,太宗执丧过礼,哀知君欲别西湖去,乞我桥南菡萏香。容毁悴,久替万机。文武百察,计无所出,世南每入进谏,太宗甚嘉纳之,益所亲礼。尝谓侍臣【注】①子履学士,即陆经,越州人,字子履,时知颍州,为欧阳修好友。曰:“朕因暇日每与虞世南商椎古今朕有一言之善世南未尝不悦有一言之失未尝不帐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以备巡狩。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太宗谓玄素曰:“卿以A.从诗歌标题可知,子履学士在颖州曾寄给在毫州的欧阳修一首诗,因此,欧阳修写了这首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太宗叹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诗作为回信。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上表,洛阳实亦未宜修造,后必事理须行,露坐亦复何苦?所有作役,宜即B.首联从两个方面写自己在毫州的快乐:一是与好友相去不远,二是所辖之州曾是神仙居住停之。”魏征叹曰:“张公遂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博哉!”过的地方。贞观七年,太宗将幸九成宫,散骑常侍姚思廉进谏曰:“陛下高居紫极,宁济苍生,应须以欲从C额联紧承上联“仙乡”,化用典故,写出了昼寝无事烦扰的悠闲心境,表达了对毫州的喜爱之情。人,不可以人从欲。然而离宫游幸,此秦皇、汉武之事,故非尧、舜、禹、汤之所为也。”言甚切至。D.尾联说子履学士在告别西湖离职而去之前,向我寻求一些桥南的荷花,暗寓了子履学士为太宗谕之曰:“朕有气疾,热便顿剧,故非情好游幸,甚嘉卿意。”因赐帛五十段。官的清廉。(节选自《贞观政要》)15.如何理解颈联的“恨”和“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分)A.朕因暇/日每与虞世南商榷古今/朕有一言之善/世南未尝不悦/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1)在《师说》中,韩愈通过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的“B.朕因暇日/每与虞世南商榷古今/朕有一言之善/世南未尝不悦/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的现象,了解到了师道不能恢复的原因。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2)《琵琶行》一诗中与《琵琶行》序言中“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相照应的两句诗是“C.朕因暇/日每与虞世南商榷古今/朕有一言之善/世南未尝不悦/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3)李白《行路难》中“”两句用象征D.朕因暇日/每与虞世南商榷古今/联有一言之善/世南未尝不悦/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手法写出了人生之路的艰辛。其恳诚/若此联用嘉焉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