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综合评估[2L-AH]语文答案

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综合评估[2L-AH]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期中语文
    2、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期中检测卷语文
    3、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期中检测卷(二)语文试卷
    4、2024—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八年级语文安徽
    5、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八年级期中考试
    6、2024至2024学年安徽省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卷语文
    7、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期中检测卷2
    8、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期中测试卷二
    9、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期中检测卷(二)
    10、安徽省2024至2024学年度八年级期中检测卷
中和政德要求治国理政主体必须具有中立不倚、和而不流的品格。儒家的中和之道倡导树立理想的中和人格,这种中和人格的本质特征就是《中庸》提出的中立不倚、和而不流。孔子最厌恶的人格是没有独立原则性的“乡愿”,他们在官场上,善于做好好先生,不敢坚持原则,不敢承担责任,圆滑世故,柔顺应对,丧失独立品格。显然,这样的官场人格“无忠直之风,天下以此薄之”,是为政之大害。中和政德要求治国理政主体必须具有和而不同、可否相济的政风。《国语·郑语》载,西周末年,史伯揭露周幽王执政之大弊就在于“去和而取同”,而齐国政治家晏要对齐景公也提出君臣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可否相济、同异相济的关系。只有君臣可否相济、上下同异相济,决策才更完善,执行才更通畅,政局才能稳。孔子进而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观点,提倡“和而不同”的政治品格中和政德要求治国理政主体加强敬以持中、发以成和的道德修养。《中庸》强调,“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要求官员在治理实践中,在与百姓打交道中,表现出正确的道德情感,做到以百姓之忧乐为忧乐,以天下之喜怒为喜怒。要培养自己的中加政德,就必须加强自己的修养,做到恭敬主一、持义律已、涵养省察、戒慎恐惧。只有加强致中和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中和政德,才能有“发而中节”的情感行为,才能赢得天下百姓的爱戴,才能实现人和政清的理想政局。(摘编自董根洪《中和:中华传统治理文化的精髓》,《北京日报》2021年8月30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庸》从宇宙本体高度提出的中和之道包含着深刻的历史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智慧。B.智仁勇统一的“中庸”品格只有在执政者身上才能充分体现出国家的最高生存智慧。C.儒家的中和之道倡导为政者要坚持原则,承担责任,要具备有“忠直之风”的官场人格。D治国理政主体要想赢得天下百姓的爱戴,就要加强敬以持中、发以成和的道德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