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衡水金卷先享题·高三一轮复习夯基卷(湖南专版)历史(一)1答案
2024年衡水金卷先享题·高三一轮复习夯基卷(湖南专版)历史(一)1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高三一轮历史答案
2、2023-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高三二轮历史答案
3、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高二历史
4、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压轴卷历史
5、2023-2024新高考先享题高三衡水金卷历史
6、2023-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历史一
7、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高三一轮历史答案
8、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高三一轮历史
9、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高三一轮历史
10、2023-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历史
力,影响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据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地方豪强势力的膨胀,故C项正确;东汉后期外戚宦官是为争夺权力相互斗争而不是相互勾结,排除A项;君主专制强化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边疆地区动荡不安,排除D项。故选C项。11.C【详解】由材料可知,北魏时期,少数民族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原汉人接受少数民族的饮食,这体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C项正确;北魏只是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并未统一全国,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生产活动的变化,但并未反映少数民族内迁的数量,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经济重心的分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2.B【详解】根据题干中“汉族的衣冠制度中,在形质、质料、图案花纹、色彩及各种装饰品上有着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可知,汉族服饰能够体现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通过汉族服饰体现的阶级地位区分,进而规范统治秩序,B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并非为了加速民族交融,排除A项;改革服饰不能减少变法阻力,排除C项;改革服饰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13.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隋代前后北方与南方的水利工程由北方较多发展为南北持,反映了南方农业开发增多,农业经济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南北方水利技术差异,排除。C项,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始于南宋时期,排除。D项,宋代以后南方逐渐成为国家经济中心,排除。14.A【详解】材料所示为唐代犁耕技术的改进,曲辕犁是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在江南地区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排除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排除C项;题干也没有“直辕犁耕作成为了历史”的信息,且当时北方很多地方仍然使用直辕犁,排除D项。故选A项。15.D【详解】材料体现唐太宗的民本思想,强调以农为本,休养生息,不夺农时,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尊孔崇儒”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虚怀纳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改革吏治”,排除C项。故选D项。16.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因此出现了“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的情况,D项正确;安西都护府是管理西域的机构,不是出现题干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唐代长安没有被少数民族攻占,排除B项;科举制是选官制度,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7.A【详解】“北宋的山水画构图工整,气势恢宏,阳刚奔放”因为北宋前期国家力量相对强大,而“南宋山水画构图不求对称,渲染恬淡,像当时的画家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时人称为夏半边残山剩水”与南宋偏安江南的局面有关,A项正确;B项说法无法反映上述变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艺术创作呈现通俗化趋势,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理学对绘画的影响,排除D项。18.C【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通过招募饥民修水利的方式进行赈灾,一方面救济了灾民,另一方面兴修了水利,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的出现,从长远看有利于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C项正确;招募饥民修水利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政府财政开支,A项错误;BD两项不是王安石此举的主要意图,BD两项错误。故选C项。19.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宋太祖统治时期,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强化中央集权,分知州的权力,A项正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于中央,排除B项;通判没有超越知州的权力,排除C项;为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排除D项。20.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可知,材料提及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题干所示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决策失误,B项与题意相符,正确;唐朝设立三省六部是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不能说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A;元朝实行一省二院制,中书省一家权力独大,C选项排除。专制皇权走向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D选项排除。21.D【详解】根据材料“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可知,宋代不把读书做官看成唯一的途径,表明社会价值观多元化,D项正确;“读书不求官”不代表商业活动受到重视,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没有涉及冗官现象日益严重,排除B项;“地位相同”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22.B【详解】根据题干“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及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了文化重心南移,南方士人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为均衡南北士人录取数采取南北分卷制,所以其适应了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趋势,B项正确;南北士人录取均衡,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