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阶段诊断(PGZX F-AH)(一)历史试题
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阶段诊断(PGZX F-AH)(一)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期中检测卷历史试卷
2、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第二次月考期中试卷九年级历史
3、2023-2024学年安徽省九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试卷(一)历史
4、2023-2024安徽省九年级历史试卷
5、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一次月考试卷九年级历史
6、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三次月考试卷九年级历史
7、2024—2024安徽九年级联考卷历史
8、2024—2024安徽九年级联考卷三历史
9、2023-2024安徽省期中考试历史九年级
10、安徽省九年级期末考试历史2024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横拟示花卷材料二早在先泰时期,荀子在继承儒家“礼治”思想的同时,强调不能忽视“法治”的规范作用,在他看来,“隆礼至法则国有常”。汉朝建立以后,儒生们重新展开了对礼法关系的讨论,初步形成了礼法融合的趋势。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策问贤良文学,大儒董仲舒利用阴阳五行的观念,提出:“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这样一来,礼与法、德与刑之间就天然具备了先后顺序,形成了“德主刑辅”的礼法关系。董仲舒这一思想最终为汉代统治者所接受。此后,“引礼入法”的原则不断延续下去,成了汉代法制建设的准绳。“引礼入法”的举措,不仅使儒家思想深入渗透到法律的施行过程中,还使儒家经典法典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礼治”的权威性与规范性。—摘编自李东泽《汉代礼法结合统治模式的确立与演变》材料三传统文化以儒道文化为主体,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中却鲜有支持“法治”的观点。儒家思想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主张通过教化的方式实现社会治理。道家认为,社会的最佳状态就是无为而治,法律和圣贤之道都不足取。从对儒道两家的基本思想分析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思想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是存在有利于建设法治社会的内容的,而且这些内容对法治建设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如传统法律文化中关于德法兼治的治国方略,借助法律与道德功能上的互补,可以更好地规范人们的行为。总之,在法治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彻底摒弃传统文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传统的文化和精神,在法治现代化中的作用,应当是一套完整的可以和法治改革相互补充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并以此指导我们的法治建设工作。摘编自武孟冬《中国传统文化对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探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引礼入法”原则确立的影响。(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现代法治建设对传统法治文化如何扬弃。(12分)【23·ZX·MNW·历史】五中卷(四)第6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