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F-XKB-L(三)3语文答案

2024届新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F-XKB-L(三)3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一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命题:宿州三中审核:宿州三中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考生务必将答题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初高祖、惠帝遵从黄老恩想,实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和崇尚节俭等较为宽舒的统治政策,迎来了“汉接秦骅”后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时期。“文帝本修黄、老之言…其治尚清净无为”(《风俗通义校注·正失》);景帝时期,对黄老思想更是推崇备至黄老思想“无为而无不为”的治世哲学,为文景时期的社会带来了轻徭薄赋、节俭缓刑的宽舒政策,也带来了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和兼采百家之长的学术氛围。新王朝的诞生,为经过秦暴政而浴火重生的士人提供实现抱负、施展才能的机会,学术经典的渐次复出、收集、整理与研究,使昌盛于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历秦火后再度繁荣。陆贾以儒家为本、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新语》)的治国理论,贾谊受荀子、李斯之学影响,又出入百家,在文景盛世不断道出社会的潜在危机;晁错遵从法家,又向伏生学《尚书》,由此成为太子舍人。而《淮南子》的成书更将这种学术的吸纳与兼容推向高峰,其学术以黄老道家为基础,兼采儒、法、阴阳、墨等学说而形成新的哲学体系。文景时期的学术繁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争鸣有所不同,汉初的各家各派不断探寻实现王朝长治久安的举措。文景时期充满博大、包容、进取的文化气息,令经历了暴秦的汉初文人重新唤起积极进取、立功扬名的愿望。陆贾对时人渴望实现“垂大名于万世”的功业,提出了“必先行于纤微之事”的主张。张良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则十分显露,“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汉书·张陈王周传》),尽显汉初文人期盼乘时立功而耻于贫贱庸的心态。与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汉初文人一切建功立业目标的设定无不与大一统的现实政治紧密相关,陆贾的《新语》、贾谊的《过秦论》、晁错的《论贵粟疏》等,都在直面社会现实症结,提出治国良策。汉初文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兼具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敏锐地洞悉王朝初安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深刻揭示了文景盛世下的社会潜在危机,以深切的忧患意识彰显出个体生命的光彩.“务为治”,因时事而权变,是汉初文人安邦立国建功立业的途径,儒学由汉初被排拒于政治中心之外到武帝时“独尊儒术”,0余年中与汉初社会政治之间的成功互动,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发展特点。汉初,“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史记·邸生陆贾列传》)。若不是陆贾有据理力争的勇气和辞令本事,不是以汉高祖最为重视的长治久安问题作焦点,不是因时制宜地吸纳黄老之学来阐释儒家的治国理论,是无法动摇汉高祖对儒家的侮慢态度的。叔孙通谙悉儒学,为高祖制定朝仪,建立礼仪制度,朝廷秩序由混乱一变而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