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学林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作业 历史试题
陕西学林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作业 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陕西学林试卷2024九年级上册期末
2、学林2024九年级试题陕西
3、学林试卷2024初三历史
4、陕西学林2024年中考模拟历史
5、2024年初中学业考查模拟试卷九年级历史学科
6、陕西学林试卷2023-2024
7、陕西学林试题及答案2024
8、学林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卷二历史
9、陕西学林试题及答案2024九年级上册期中
10、陕西省学林教育试题答案2024九年级
非际。(二)1.A史籍记载的秦代县级地名不一定完整,秦玺印封泥等资料弥补了这一缺憾,作为一种极为珍稀的实物史料,丰富了人们对秦代政治体制的认识,故选A项。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故排除;封泥和竹简是一手史料,其可信度应高于属于二手史料的史籍记载,故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秦的郡、县地名,不涉及中枢权力体系,故排除D项。2.B“公室告”,是指控告同自己无血缘关系的他人盗窃、杀人、伤害等行为的案件。凡属公室告案件,司法机关必须受理,不得拒接。而“非公室告”是指控告子女盗窃自己的财产或家长刑杀子女奴妾等行为的案件。凡属非公室告案件,司法机关不予受理;如当事人坚持控告,则告者有罪。秦律做出这样的区分,从根本上来看,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巩固地主阶级政权的需要,符合统治阶级根本利益。故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秦律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与秦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没有多大关系,故A项错误;据材料“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得出巩固家庭与社会稳定的理性选择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儒家伦理贯穿法治思想是从汉朝开始的,故D项错误。3.C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统一六国后,虽然在巴蜀地区相继封侯,但增设了县的数量,说明秦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符合题意。仅由材料信息不能推知郡国并行制度是试行还是已经在全国实行,排除A项;秦朝增加县的数量不意味着其重视基层制度的完善,排除B项;县的数量的增加不能等同于郡县制度的革新,排除D项。4.C秦汉时期出土铁农具的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农业生产力不断得到提高,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得到发展,故选C项。出土铁农具数量增加说明生产力得到提高,但“质的变化”的说法明显不妥,排除A项;“得到普及”的说法过于绝对,秦汉时期铁农具仍未得到全面普及,排除B项;铁农具属于生产力方面,无法据此推知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5.A根据材料“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在朝会时均专席而坐,以示皇帝优宠”可知其独坐的地位是皇帝赐予,因此是皇权发展的表现,故选A项。加强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问题而言,材料没有涉及地方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其官僚体制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政治方面,不是思想上的统一,排除D项。6.A材料反映的是汉代铁业官营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官作铁器费用高,不实用,百姓苦之,因而发生了山阳铁官徒起义的事情,故A项正确。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故排除;仅凭山阳铁官徒起义不能得出C项结论,故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对地方控制强化的信息,故排除D项。7.C根据材料,以土地为对象征收的赋税比重小,汉代赋税田租税收较低,对拥有土地的自耕农有利,故选C项。汉代田租较轻,无法抑制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政府推行抑商政策材料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汉代农民田租较轻,不代表其他民众(如手工业者、商人等)的赋税也轻,故D项错误。8.D“乐于从事贸易,但他们是等着贸易找上门来,而不是主动去寻求它”强调汉代对外贸易略显被动,不具有对外扩张性,即具有一定的内敛性,故D项正确。不主动寻求对外贸易并不能说明对外政策的落伍,A项错误;不主动寻求贸易,与朝贡贸易的地位无关,B项错误;普林尼侧重指出汉代对外贸易相对被动,而非说明其政治目的,C项错误。9.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呈现了董仲舒政治儒学范式转换产生的原因及评价,结合汉初的史实可知当时社会的现实需求推动儒学范式转换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2022届高考二轮专题分层突破卷·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3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