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练习(一)生物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山西省2020-202一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卷
2、山西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
3、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
4、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
5、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
6、山西省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卷
7、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第二阶段检测卷
8、山西省2024至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卷
9、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卷
10、山西省2024到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
生物试题)
(2分)【命题意图】本题以某人工林在不同月份土壤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对不同水氮添加的响应结果为情境,要求考生运用酶、ATP以及光合作用等必备知识解答相关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体现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解题分析】(1)酶活性是指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酸性磷酸酶能催化含磷有机物水解。上述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氮添加和不同月份(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各月份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低氮处理下均有所下降,在中氨或高氮处理下增加。因此,推测在低氮环境下,该人工林土壤中磷酸根离子的产生速率会下降。(3)磷元素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叶绿体基质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ATP为暗反应供能时会水解,无机态的游离磷酸是ATP的水解产物之一。14.(1)外正内负(1分)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的(1分)(2)能够促进Ca2+通道蛋白的合成,从而有利于Ca2+流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2分)向突触小体中施加适量的Ca+,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2分)(3)化学信号→电信号(1分)抑制感受器或传入神经的生理活动,不影响反射弧的其他结构的生理活动(2分)【命题意图】本题以痛觉的形成与延缓为情境,要求考生运用神经调节等必备知识解答相关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体现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考查要求。【解题分析】(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主要与钾离子大量外流有关,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2)图中炎症因子能够促进Ca2通道蛋白的合成,从而有利于Ca2流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使相关神经元更易产生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为进一步验证该机理,可向突触小体中施加适量的C2+,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3)在神经元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后膜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化学信号→电信号。科研人员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使其踝关节处暂时失去了痛觉,说明可能作用于感受器或传入神经,还能运动说明没有作用于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15.(1)盐碱地土壤溶液溶度高,可能导致普通农作物细胞渗透失水死亡(2分)间接(1分)(2)资源与空间(1分)生产者(杂草、海水稻等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及人工投喂的蓝蛤中的化学能(2分)(3)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最有利的青蟹和海水稻(2分);减少了因农药、化肥的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2分)【命题意图】本题以“青蟹一海水稻”共作模式为情境,要求考生运用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必备知识解答相关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体现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考查要求。【解题分析】(1)盐碱地土壤溶液溶度高,可能导致普通农作物细胞渗透失水死亡,因此不适于种植普通农作物。海水稻可改善土壤条件,使“沧海(沿海滩涂)变良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青蟹一海水稻”共作模式是运用群落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资源与空间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杂草、海水稻等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及人工投喂的蓝蛤中的化学能。(3)与单独种、养相比,“青蟹一海水稻”共作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最有利的青蟹和海水稻,稻、蟹的产量和品质更高,并且减少了因农药、化肥的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效益更加显著16.(1)等位(1分)不定向性(1分)(2)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自由组合(2分)果蝇繁殖快,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子代数量多等(答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22·(新高考)CC】·生物学(二)一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