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 历史(新教材版)试题查看

衡中同卷·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 历史(新教材版)试题查看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参考答案】(1)特征:以功臣侯国为主。(2分)因素:刘邦为建立和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大封功臣。(2分】(2)侯国数量特别是功臣侯国大量减少,归义侯国数量增加:西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进一步巩固。(6分)(3)恩泽侯国、外戚侯国增多,汉代政治趋于腐败,统治逐渐衰落。(4分)】18.【思路点拨】阅读该题材料,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归纳观点,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体现史论结合的原则,论据一定要围绕论点来展开,结尾和开头要相互呼应。【参考答案】示例:秦汉时期形成了“天下一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2分)秦朝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在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在军事上,北击匈奴、移民成边、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地区、修筑灵渠。汉朝在政治上,解决王国同题,巩固了统一的政治格局,在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在军事上,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在对外关系上,加强对西域的管辖,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总之,秦汉时期是我国大一统国家建立和巩固的重要时期。(10分)19.【思路点拨】(1)据材料“西周王朝还实施了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等六项爱民政策。孔子在《礼记》中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以得出政府应当关注民生特别是弱势群体,社会成员之间要相互教助:据材料“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墨子说:‘故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孟子说:‘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可以得出社会保障是教化治乱的关键;据材料‘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可以得出积储防饥,注重粮食安全。(2)据材料“帝王一般会下罪己诏主动承担责任,认为疫病的流行是自己的政事有所欠缺而导致的,并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举办大型祈禳仪式”得出注重稳定人心,救助范围广,神学迷信色彩浓厚:根据“元帝诏集转运粮食给流民,并开仓赈济,赐寒衣,保证灾民能有基本的吃穿”得出政府救助为主:据“政府会因地制宜地腾出一些住宅作为疫病的医院,集中为他们进行治疗,以防止疫病扩散”得出创设专门的救助性医院:总结概括材料二得出救治方式多样。根据公共危机应急救援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参考答案】(1)主要内容:政府应当关注民生特别是弱势群体;社会成员之间要相互救助;社会保障是教化治乱的关键:积储防饥,注重粮食安全。(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2)主要特点:神学迷信色彩浓厚:以政府救助为主:创设专门性救助医院;救助范围广;注重稳定人心;救治方式多样。(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影响: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央权威;阻止了瘟疫的扩展,稳定了社会秩序;为近代公共危机应急救援提供了借鉴。(5分)专题二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扩展、成熟与繁荣(A卷)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晋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等人崇尚自然、极度重视个体精神自由的玄学,但他们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既有出格的时候,又自觉地将儒家思想的基本道德准则融入生活之中,这恰恰体现儒家思想对他们的影响根深蒂固,C项正确:魏晋时期玄学追求个体精神自由并非徒有虚名,而是融入到当时社会政治思想、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排除A项;B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不是儒学危机引发思想混乱,而是社会动荡和剧变引发儒学危机和思想混乱,排除D项。故选C。2.D【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材料中“汉人胡食”体现出少数民族饮食对汉族的影响,“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体现出农耕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两幅图反映了北方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相互学和交流,说明当时民族融合趋势凸显,故选D项;图片反映的内容是魏晋时期北方的社会状况,当时国家处于南北分裂状态,排除A项;材料中是农业工具使用和汉人胡食,不都是恢复农业生产,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中外交流,排除C项。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的弊端。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科举考试前考生将自己所做的优秀诗文送至朝野中有名望的大臣互相传阅和评判,这使得主考官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考生的命运。考生一旦成功中举,会对其感恩戴德、敬重有加。而当权官僚向主考官推荐的考生,及第的机会比其他考生要大很多。因此,这种做法会容易形成利益关系网,反而不利于人才的选拔,D项正确,C项错误;A、B两项说法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选D。4,B【解析]材料体现了儒家观念对唐律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中“严刑峻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5.D【解析】本题考查唐代商业与城市。据地图内容可知,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可以看出这些城市以东部地区居多,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故D项正确。据地图内容无法得出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这一结论,A项错误:唐代城市兴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项错误:商帮在明清时期出现,C项错误。石校丽猴经2022届高考复全程精练·专题卷(新高考)历史参考答案第5页
本文标签: 衡中同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