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生物(河北卷)试题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生物(河北卷)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A项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灌木和乔木逐渐占据优势,而草本植物因为对光照的竞争不占优势,故其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小,B项错误;净生产量通常是指自养生物的光合成生产量以及化学合成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在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净生产量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再稳定,C项正确;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物种增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D项正确。7.B【命题意图】本题以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为情境,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代谢等相关知识。【解题分析】维生素会受到高温破坏,加热、光照、长时间储存等会造成维生素的流失和分解,A项合理;消毒液只能杀死表面的病毒、细菌,而无法清除人体内的病毒,B项不合理;包扎伤口时,应该尽量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创可贴”等敷料,以防止厌氧菌的增殖,C项合理;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增施有机肥可以为植物提供矿质元素和二氧化碳,这些措施均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D项合理。8.B【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内X、Y染色体的来源问题,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突出基础性的考查要求。【解题分析】男性的X染色体100%来自其母亲,但母亲有两条X染色体,所以男性的X染色体50%来自其外祖母,A项错误;Y染色体只能由男性传给男性,B项正确;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中有一条100%来自其母亲,该条X染色体50%来自其外祖父,C项错误;男性和女性的常染色体均有50%来自其父亲,但来自其祖母和祖父的染色体是随机的,D项错误。9.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体现了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解题分析】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外面,DNA进入大肠杆菌内部,在大肠杆菌中噬菌体以自身的DNA为模板,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又因为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所以在子代少部分噬菌体中能找到32P标记的DNA,但都不能找到5S标记的蛋白质,D项符合题意。10.B【命题意图】本题以蛇毒素为情境,主要考查免疫调节,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突出基础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解题分析】蛇毒素属于抗原,不是细胞因子,A项错误;蛇毒素被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激发马身体产生二次免疫,能够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蛇毒素(抗体),B项正确;抗蛇毒素属于抗体,其作用是和蛇毒素结合,使蛇毒素失去毒性,C项错误;蛇毒素被注射到马的体内,马会产生抗蛇毒素,主要使马产生体液免疫,D项错误。11.D【命题意图】本题以独脚金内酯为情境,主要考查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解题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GR24浓度对侧枝数目的影响,坐标系中又有不同种类的拟南芥,所以自变量为GR24的浓度和植株种类,A项正确;据图可知,对于野生型拟南芥而言,与GR24浓度为0的空白对照组相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GR24浓度的升高,其侧枝数日均值逐渐减小,且均小于对照组的,说明GR24可能抑制了侧枝的生长,由此推测GR24可能促进了野生型侧芽部位生长素的积累,B项正确;对于突变体拟南芥而言,与对照组相比,随着GR24浓度的升高,对其侧枝数目均值无太大影响,据此推测突变体拟南芥可能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老冲刺卷·参老答案第2页(共6页)【22·(新高考)高考样卷·生物学(二)一HAN】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