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3LK·历史-QG]试题核查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全国大联考第四次历史
2、2023-202422届高三大联考历史qg学生用卷第1联
3、2023-2024学年高三第四次联考试卷历史
4、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试卷历史
5、2024高三大联考(一)历史
6、2024全国大联考第三次历史
7、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三次试卷历史

项所述不是胡适的主要意图,排除;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国家政策,排除C项。8.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共产国际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为情境,要求考生运用近代民主革命的必备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史料实证、史料解释、唯物史观等素养的考查。【解析】由材料中“应该从防御转入进攻”“《中央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观点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实质上是“左”倾错误的体现,给中国的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推动了“星星之火”向燎原之势的发展,排除;B项错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1931年就已经成立,排除;长征的成功奠定了中国革命重心自南向北转移的基础,排除D项。9.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经济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析】由材料“强调国家政权介入、干涉经济发展,对经济实行统制”可知,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宋子文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最终导致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畸形发展,进而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孙中山“民生主义”是为了防止贫富差距悬殊,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C项说法错误,中国并没有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10.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意在芳查芳生获取历史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析】由材料“1950年12月到1951年1月”可知,城乡物资交流会的举办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材料“1951年2月底,华北地区…超过了华北去年全年公粮数”可知,城乡物资交流会的举办促进了区域间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答案为B项。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一五”计划中,排除A项;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形成于1956年,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质并不丰富,D项说法过于夸大,排除11.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历史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析】由材料可知,希罗多德指出,他所记载的是“人类的功业”,这反映了史学从记载神事发展到记载人事,体现了为人事服务的人文主义精神,表明人文主义精神对当时的史学编著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参考答案第3页(共6页)【22·(新高考)MN·历史(九)·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