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3LK·生物-QG]试题
[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3LK·生物-QG]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届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3-2024全国大联考第四次生物
2、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试卷生物
3、2024全国高三大联考生物答案
4、2023-202422届高三大联考生物qg学生用卷第1联
5、2024高三大联考生物
6、2024全国大联考第三次生物
7、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
8、全国大联考生物第三次2024
9、2024全国大联考生物第三次
10、2024全国大联考第三次生物答案
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1)在图中所示的育种方法中,①②8③过程为杂交育种,需要进行杂交和连续自交,最为简便。(2)①④⑤过程为单倍体育种,所依据的育种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这种育种方法与杂交育种相比,具有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优点。④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所得AB植株为单倍体,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没有种子,所以⑤过程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AB植株幼苗,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AABB植株。(3)⑥过程表示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这种育种方法不容易达到育种目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人工诱变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和数据。29.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1)B(2分)不定向定向(2)无关升高(3)抑菌圈(2分)(4)细菌种群中大部分个体不具有抗药性,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答案合理即可给分,2分)命题透析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考查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实验,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思路点拨(1)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大量死亡而使细菌数量下降,图中细菌数量开始下降的点是B点,所以B点是开始使用抗生素的点。变异是不定向的,而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是定向的。(2)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就已经产生,抗生素只是变异的选择者,而不是诱导者,所以细菌耐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抗生素的使用无关。经过抗生素的筛选,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所以细菌种群中“耐药性”基因频率升高。(3)因为滤纸片上的抗生素杀死了其周围的细菌,使其不能形成菌落而出现抑菌圈。(4)在细菌种群中,大部分个体不具有抗药性,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只占极少数,故抗生素仍能发挥作用。一7